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兴陶瓷产业园区(基地)发展研究

[摘要]在各地生产资料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大幅上涨,以及中央对各地政府将环保水平纳入考核体系的背景下,各地的陶瓷企业开始了向内陆地区的大规模转移。若各欠发达地区新兴陶瓷工业园依然延续产业发展初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这种不符合发展规律的行为在各种矛盾再次被激发后,就必将导致产业的再次转移。本文从陶瓷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新兴陶瓷产业园区的选址、企业布局、如何处理现有高能耗的企业、引入园区企业的控制、园区的集中供气等涉及产业园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陶瓷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9—0083—03

一、引言

我国建筑陶瓷产业在沿海地区能源以及原材料紧缺、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不断向内陆中西部地区转移。目前全国有超过12个中西部省份和部分北方省份正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转移的陶瓷产业,不少地区正在大规模兴建陶瓷园区(基地)。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园区(基地)发挥陶瓷产业集群优势做强陶瓷产业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新兴园区(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陶瓷产业的再次被迫转移。

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陶瓷产业聚集区进行选址

传统陶瓷产业原材料和燃料消耗大、产品体积大、重量重,对交通运输业的依赖程度高。而运输距离的远近和运输方式决定了运输时能耗的高低,能耗的降低也意味着排放量的减少,在目前运输所耗能源价格日趋高涨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因此,在选择产业基地地址时,应尽可能靠近市场、靠近原材料及交通便利之处。

首先,产业基地地址必须靠近主要原材料的来源地。如高安产业基地主要是由于高安市及周边地区陶瓷原料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又如湖北浠水陶瓷产业园区,90%左右的原材料可实现本地化。靠近原料产出地进行陶瓷产品生产已成为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其次,必须考虑销售市场。陶瓷产业园区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规模化生产产品产量大,产品运输量巨大,如果运输距离远将产生大量的运输能耗及排放。国家中西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大量的陶瓷生产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谋求长期发展。

再次,从能耗的角度分析,不同交通方式能耗及成本也不同,相比较而言,水路运输能耗及成本都最低,然后是铁路,能耗最高、成本最贵的是公路运输。故对于距离较远的大量货运需优先考虑采用水路或铁路运输。如考虑到园区的规模,高安产业基地在基地内原有火车站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规划到发能力达到4000万吨/年,可以大大降低产品运输能耗及成本,实现对其他国内目标市场的辐射和控制。又如,湖北各地的陶瓷产业园区均靠近长江干流进行规划建设,以充分利用长江水运的能耗低、运输成本低的优势。

三、企业布局实行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原则

在企业的布局过程中应遵循“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原则。坚持相对集中,形成产业集聚,以提高公共设施及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企业之间保持适度的分散,避免企业过度集中而导致当地空气粉尘和污染氧化物过多,环境无法进行自洁,逐步累积后将影响当地的水、空气等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由此,必须做好集中与分散的平衡问题。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井冈山陶瓷产业园区。井冈山市陶瓷工业主要分布在瓷城产业区、古城产业区、东上生产区、新城生产区等地,形成了“一园几区”的陶瓷特色园区。这种格局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主要是由于井冈山陶瓷生产地区为山区,没有一块相对较大的平整区域,原有的陶瓷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而因地制宜,在主要的交通线省道的两旁,利用稍微平整些的土地进行平整后建厂进行陶瓷生产。井冈山市委、市政府后期规划陶瓷园区时,尊重历史,并充分考虑到这种采用适度分散、相对集中的格局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每个生产区都被森林所包围,有利于对污染物的稀释和吸纳。所以,进行陶瓷产业园区规划时保留了这个特色。虽然目前井冈山陶瓷产业工艺技术落后,但产生的污染物由于能够及时被周边森林吸纳,并没有累积以及扩散出去,较好地保护了周边环境,没有形成环境污染,依然保留了绿色生产园区的特色。

四、引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准入门槛

规划招商引资的陶瓷企业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准入门槛:

首先,必须符合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源消耗强制标准(GB 21252—2007)。表1中的数值为新建企业应符合标准,所有进入基地的企业必须达到此标准,对于达到了表2中的先进值的企业建议优先引进,并给予一定的优惠。

其次,须依照《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对陶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计算,得出其综合评价指数p,根据评价指数将企业按照表3的数值分别评定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企业。陶瓷生产基地引入的必须是清洁生产企业,优先引入清洁生产先进企业。P的数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节能减排水平越高,也就越优先引入。需注意的是,企业污染物排放按照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及产业政策要求,总量未达到控制指标或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即使p值再高,企业也不能被引入园区。

五、分阶段提升现有企业的节能减排水平

部分新建园区是以现有陶瓷企业为基础兴建的。这些已建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一般工艺水平较落后,能耗和排放也较高。为了使整个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陶瓷企业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必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阶段实施不同的控制目标,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在窑炉设计上,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增强窑炉保温效果,采用节能、脉冲烧嘴技术,采用微机自动热工控制技术等有效节能措施,使窑炉节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采用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喷雾干燥塔的热效率,降低热损耗,以及采用先进的除尘设备(如地下喷淋技术),减少粉尘的排放。又如改进产品设计,使产品绿色化,具体措施包括:有毒、有害色料、釉料的替代;选用无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原材料与添加剂。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低品位原料生产建筑陶瓷等。再如对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其中资源化再利用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生产企业再加工,形成新的陶瓷品种;二是构建陶瓷工业城循环经济,引进相关企业,对固体废弃物再利用,生产出其他建筑材料。

井冈山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现有陶瓷企业10多家,产品主要为中低端的日用陶瓷,采用的是传统工艺路线,还是装匣钵、用煤烧隧道窑烧成的,使用国内上世纪80年代的工艺和设备,由人工操作为主,自动化水平很低。由此造成原料消耗大、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且缺乏治理等特点,实行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但为了不影响陶瓷企业生存,拟进行分阶段

治理。

依据井冈山园区实际调查数据计算,井冈山现有煤烧隧道窑日用瓷能耗为650 kgce/t左右,改烧天然气后,能耗降为480kgce/t左右,由带匣钵烧成为裸烧后,能耗降低至410kgce/t左右。可见,若将现有的日用瓷生产线的隧道窑改气烧并且采用裸烧工艺,单位能耗将能够降低37.7%,这是节能的方向,也是逐步可以达到的目标。故建议设定日用瓷的分阶段能耗目标为:第一阶段烧成能耗≤650 kgce/t,第二阶段烧成能耗≤560kgce/t,第三阶段烧成能耗≤500 kgce/t,第四阶段烧成能耗≤420 kgce/t,每个阶段为一年左右时间。通过分步目标的设置,有利于现有企业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逐步改进生产工艺,强化企业管理,努力减少废水、废气、废渣产生量及其中的污染物,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生产的每个工序,实现清洁生产。分阶段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将极大地降低井冈山地区的环境压力,也将为园区后期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园区打下坚实基础。

六、对陶瓷产业园实施强制和补贴相结合的集中供气

目前,建筑陶瓷企业多采用自产煤气作为生产能源。在自制煤气过程中,存在废水、废气、粉尘的污染,而且能耗高。园区应分阶段、依据实际情况来规划集中供气项目,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以彻底解决长期困扰陶瓷行业的自制气站的高污染问题、安全管理问题。

为了保证园区内企业的正常生产,可在园区建设初期就规划引入气源企业参与园区建设,但管网建设最好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同时,要求所有新引入的企业必须达到使用天然气以上的环保标准,确保气厂的正常运转。在园区运营前期,对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以税收优惠或现金的方式进行能源补贴,调动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此外,集中供气可利用西气东输的天然气。天然气具有热值大、更清洁、相对较安全等优点,正是由于其具有这些优点,各个工业区都积极争取到并用上了管道天然气。然而,天然气资源有限,对于大规模用气的陶瓷工业园区来说,一般不够。而且由于相对价格高,可以作为高端产品的燃料气体。

七、结束语

实现新兴陶瓷生产园区(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改变传统生产园区的污染状况,途径很多,本文只是从新兴园区规划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另外从企业本身,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管理的加强等措施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后续的生产、管理中还需进一步建立相关的措施并切实实施,才能真正建设好绿色生产园区,达到产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B21252—2007,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S].2008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S].2007

[3]黄弘,陈爱娟,熊伟,詹武.我国建筑陶瓷产业战略转移因素分析[J].中国陶瓷,2008,(3)

[4]尹红.论佛山陶瓷产业转移[J]中国陶瓷.2007,(10)

[5]李松志.佛山禅城建筑陶瓷产业转移机理[J].经济地理,2007,(2)

[6]唐山陶瓷产业基地.建设陶瓷产业基地促进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5,(12)

[责任编辑:李小玉]

推荐访问:园区 可持续发展 陶瓷 理念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