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砥砺前行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把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校体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一、学校体育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确立了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学校体育顶层设计,明确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思路、政策任务和工作机制,把学校体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立德树人主渠道、考试制度改革、督导评价、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北京、河北、四川、江西、海南等地建立了强化学校体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统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北京市制定实施《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中小学体育工作“三提高、两确保、一下降”的目标和保障措施。广东省将学校体育纳入教育现代化工作规划,纳入省、市、县教育强市、强县、强镇考核验收和高等学校“创新强校”工程,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内容。江西省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和“重点建设高中督导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学校体育两节双提高工程”(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一节特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水平,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安徽省将“学生体魄强健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17个重大教育专项之一予以实施。吉林省成立“中小学生逐雪嬉冰”工作领导小组,将冰雪进校园工作列入督导和奖励。山东省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全面落实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责任。

二、学校体育条件保障更加坚实

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建设中,加大体育教学设备器材配置、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学校体育师资、场地、运动安全风险防控等条件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1.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保障待遇、加大招录力度、加强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将体育教师参与组织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等计入教师的工作量,明确专职体育教师每人每年可购置运动夏装、冬装各1套和至少2双运动鞋。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体育教师的劳保费,按照不低于1 500元每年的配备标准”。辽宁省调整了体育教师户外教学活动服装标准和课余体育训练比赛补助标准。2012-2016年,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从44 235人增加到55 978人,增长26.5%。吉林省5年来充分利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项目、公开招聘等,为50个设岗县(市、区)输送中小学体育教师1 340人。宁夏回族自治区3年来累计招聘体育教师831名,天津市3年来新增专兼职体育教师795人。安徽省面向农村中心校,实施“一校一名合格体育教师千人培训计划”,面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体育兼职教师万人培训计划”。陕西省、云南省5年来分别完成了对4 000余名和6 000余名体育教师的省级培训。

2.大力加强学校体育资金投入、场地建设。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改善的原则,不断加大学校体育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满足学生体育活动基本需求。

北京市初步建立学校體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5年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近10亿元,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建成国家北方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内蒙古青少年足球海南冬训基地等多个足球基地,建设了30个边境三少民族旗县综合足球馆和784个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风雨场馆。浙江省2015-2016年组织实施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工程,投资19.7亿元,新建塑胶跑道1 342条,中小学塑胶跑道覆盖率达95.46%。江苏省2012-2016年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省级财政共投入近5亿元,已建成654片农村中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自2014年启动实施起来,采购音体美设备33 585套,共计3.8亿元;建设室外运动场680万m2,共计12.63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10.8亿元资金用于校园体育场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西藏自治区对高海拔地区实施阳光风雨操场建设项目,共有67所阳光风雨操场开工建设。

3.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要求加强管理,积极探索经验,有效化解风险,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安全有序发展。

北京市、贵州省在坚持购买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增设校方无过失责任险,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扩大保障范围。上海市在全国首创了“校园运动伤害专项基金”,为学校和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江苏省每年安排4 500万元为所有在校生和幼儿购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最高保险赔款限额为每生75万元,鼓励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山东省鼓励各地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浙江、吉林等地制定安全风险防范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场地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管理。

三、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富有成效

过去5年来,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自觉行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考核评价内容,阳光体育运动普遍开展,课外锻炼实效持续改善,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

北京市以推广“队列滑”“旱地冰球”“陆地冰壶”等冰雪运动特色项目为引领,以传播冬奥文化为基础,因地制宜推进冰雪运动。黑龙江省明确“校校有基地、人人会滑冰”的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把冰雪活动列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江苏省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纳入对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指标。浙江省强化体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上海市实施学校体育项目化教学改革,发挥学校体育的多元育人功能。青海省推广学校体育“一校一品”模式,实现学校体育面向人人的目标。山西省结合本地实际,下大力气开发了花鼓、乒乓球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云南省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形成了完善的课余训练竞赛体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制定冬季长跑月活动实施方案,每年组织一次冬季长跑竞赛。

四、支持学校体育氛围更加浓厚

经过多年普及,“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天天锻炼、人人健康”等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自觉行动。各省(区、市)积极出台学校体育行动计划和促进措施,狠抓政策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新型社会组织和体育机构以提供产品服务和赞助资金等方式,支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项目和师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员志愿服务学校体育,营造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黑龙江省开展“优秀运动员送教进校园”活动,利用优秀运动员的专业特长,为学校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课程。北京市组织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安俱乐部、国家大剧院等一流体育、艺术机构对口支持140多所普通小学体育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充分运用对口援疆、“访惠聚”驻村工作等机制平台,启动村级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吉林省与长春净月潭、吉林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壶、长白山红松王等雪场联合创建“百万学生逐雪嬉冰”活动基地。山东省与国网山东电力公司签署《合作推动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框架协议书》,在教练员培训、校园足球活动组织和城市足球学校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推荐访问:砥砺 前行 体制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