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院校构建绿色交通系统的研究

高等院校是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交通安全管理的相对空白区。近年来,高等院校校园机动车保有量成倍增加,交通事故也随之大幅增长,在高校内建立安全流畅的绿色交通体系,是当前建立平安高校、和谐高校的重中之重。

绿色交通系统是指设施充分、布局合理、网路通达、车辆环保、和谐公平的交通环境。在实际生活中,校园道路一般被认为是非交通法规意义上的道路。现在大学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驾驶机动车的师生越来越多,校园内的道路繁忙程度有时候不亚于校外的道路,这就形成了校园交通监管的一个盲区。因此建立安全环保的校园交通体系是目前建立平安校园的关键。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2亿辆,年增长1510万辆,增长量超过199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18个大中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达2.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首次突破2亿人,年增长2647万人。2012年底,中国主要城市汽车保有量排名如下:

1.北京520万辆比上一年增加22.5万辆;

2.成都24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0.32%;

3.深圳221.08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4.0%;

4.天津215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3.3%;其中,轿车拥有量145.64万辆,增长18.4%。民用私人汽车拥有量196.17万辆,增长15.9%;其中,轿车拥有量129.14万辆,增长20.9%。当年新注册民用汽车34.70万辆,增长4.5%;其中,新注册轿车23.17万辆,增长2.8%;

5.上海212.86万辆,比上一年增长9.2%;

6.广州204.16万辆,比上一年末增长9.9%;其中私人汽车164.69万辆,增长10.6%。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110.28万辆,增长10.7%;其中私人轿车98.52万辆,增长10.9%;

7.杭州18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7.0%;

8.苏州177.9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8.1%。私家汽车保有量144.54万辆,比上年增长20.6%;

9.重庆16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5.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17.28万辆,增长30.2%。

据相关资料统计,自2002年起,因为交通事故,我国每年平均死亡9万人左右,伤48万人。各高校车流量也逐渐增多,据调查,规模较小的封闭式高校每天的车流量达到2000辆以上,规模较大的开放式高校每天的车流量可以达到10000-30000辆以上。根据清华大学2006年9月22日门禁系统的24小时数据统计,当天进入学校的机动车达到30000辆次。由此而带来的交通事故隐患逐渐增多。2010年10月16日21时40分许,河北省保定市某单位实习生李启铭(又名李一帆)在河北大学醉酒驾车肇事,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2013年1月4日傍晚,上海交通大学一名中年女教师在闵行校区遭遇车祸身亡,肇事车辆是校区间职工通勤班车。高校内车与车、车与人的刮蹭更是时有发生。因此在高等学校内建立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是目前我国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车辆数量大幅增加,据网上统计目前有超过6成的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车,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2停车场车位紧缺。目前各高校总体上表现停车困难,停车场紧缺或停车场距离工作地点比较远,造成随意在楼前停车、路边停车的现象。

3路面窄,转弯多。各高校校园道路尤其是老校区,鉴于当初规划的局限性和教学科研设施众多,造成路面设计比较狭窄,弯道比较多,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4流量不均衡,时段高峰特征明显,学生开学报到、放假前夕、大型集会、文体活动和学生上下课时段,是交通秩序最为混乱的时期。

5场馆对外开放与校外交往多,也造成大量校外车辆进入学校。

6高校校园内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现象时有发生。酒后驾驶是交通安全事故中最为严重的部分之一。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2011年5月1日之后,醉酒驾驶行为将涉嫌“危险驾驶罪”,会被处以拘役和罚金。但酒后驾驶的情况还是没有多大好转,这关键还是在于驾驶员的素质、安全意识没有提升上去,同时监管也不到位。河北大学发生的惨剧就是酒后驾车的恶果。校内无证驾驶也是交通事故高发的原因之一。校内无证驾驶,拿校区当练车场的情况在高校内普遍存在。

7学校法制教育方法滞后,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漠,没有认识到交通危险时刻存在。

二针对校园交通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对于限制机动车入校方面各校规定不一,开放式学校一般允许校外机动车入校,封闭式学校一般要求机动车辆须办理校园通行证方可进入学校,有的学校根据不同的人群设置了不同形式的通行证。例如一所大学将通行证分为四种:一是红色通行证适用于学校在职职工本人的车辆,通行范围为教学区和家属区;二是蓝色通行证适用于教职工亲属(父母、配偶、子女的车辆,只能从家属区大门进出,不得在教学区域行驶;三是绿色通行证适用于长期协作单位车辆,不得在校园内停放过夜;四是临时通行证适用于短期来校从事有关业务的车辆,有效期为三个月。

2对于机动车在校内道路行驶要求行车速度,一般限制在5-15公里之间,校内各种机动车禁止鸣笛,禁止在校区道路上进行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或试车。

3对于行人在学校道路上的要求是:不得在校内道路上学习骑车、溜冰、玩踏板车、滑板等。

4对于校园内停车要求是:机动车辆在校区内必须按指定泊位停放,不得随意乱停,有的学校规定主要干道、教学楼周围、学生宿舍区禁止停放机动车辆。

综上所述,国内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模式多样,虽然有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关键环节是没有把高校校园道路纳入社会交通体系,从而使校园交通管理缺乏国家法律法规支持和约束,造成了法律监管的盲区。

三管理措施

(一)完善法律空白点,将社会交通管理体系引入学校

1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将高校内道路提升公路级数,定位为校级公路,等同于城市道路。其次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线及隔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约束、管理、服务、诱导的功能;在弯道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段,完善警告警示等交通设施设置,确保交通设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引入道路测速系统,纳入交管处罚体系。根据各校不同情况因校而异的设立环形交通体系、单向行车体系、禁行体系、步行街、各交通枢纽配备电动游览车、直行车等。逐步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通过步行、自行车与公交系统的紧密结合,形成“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校内运动模式,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根据各院校不同情况,有条件的可设立全校环形禁行区,不具备设立全校环形禁行区的院校也应在学生主要活动区域设机动车禁行区。

2成立高等院校交通警察支队,交警住校执勤或赋予学校保卫部门交通执法权。加强校内巡逻,从而消除高校校区交通执法范围的盲区。

3为了避免大量校外车辆涌入校内造成安全隐患,实行停车收费政策,按小时收费,以缓解校内交通压力。

(二)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1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引进教育观念、纳入教学计划、走进课堂。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往各高校一般都采用开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橱窗、版报等形式来进行宣传。毫无疑问,这些做法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系统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知识课显得十分必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各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列入教育计划,安排教学课时,提供师资、教材保证。对大学生进行校内安全、校外安全、活动安全、卫生防病、饮食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信息安全以及自然灾害防范等进行教育。在管理上,可以等同于入学教育、军训教育而给予学分。通过多方面的制度落实,措施到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2加强对学校机动车辆及机动车辆驾驶员的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的登记制度,严格管路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资格证审理考核制度,尤其是做好私家车方面的考核、管理制度。做好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加强培训、严格把关,从而提高驾驶员的技能。加大对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交通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加强高校校园交通管理,单靠高校自身是无法实现绿色交通体系的,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需要政府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协调。加强校园交通管理,既是对广大师生的一种安全保障措施。也是为国家培养较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战略行动。高校要培养师生树立热爱生命、关注健康、注重安全,遵纪守法的绿色环保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并由此带动社会安全理念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中外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措施[EB/OL].南开新闻网,2008-2-24.

[2]梁永明.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2007,633.

[3]徐春林.高等院校交通管理浅析[J].科技创安,2009(6).

[4]姜黎明.浅谈绿色交通[J].中南公路工程,2004(9).

推荐访问:高等院校 构建 交通 研究 系统